欢迎来到北京北派山水艺术中心官方网站!
联系人:赵老师
手 机:18606291197
联系人:黄老师
手 机:13673269801
邮 箱:963346856@qq.com
地 址:北京通州宋庄小堡文化广场师恩钊美术馆
网址 : www.beipaishanshui.com
自唐末以来已成为中华艺术之主流。不过山水画中的“山水”由衬托成为主体,始于玄学兴起后的民族大融合时期。到了五代两宋时期,山水画承继六朝、隋唐传统的人与自然相融的牧歌式的宁静特征,表现道家的“仙界”、佛家的“禅境”、儒家的“世外桃源”成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象征内容,也莫定下中国山水画的主基调,并从而成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楷模。
《春山系列》作品是他多年对北派山水的研究并取得成功之后,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开掘,它出现在中国山水画转型的21世纪初期,显然具有相当浓厚的文化重建意味。所谓文化重建,无非是为中国山水画走向现代提供相应的新价值参照系数,以显示古老民族在走向现代世界时全新的精神风采、思维方式及观察世界的眼光。
是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绘画。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可分为青绿山水、金碧山水、水墨山水、浅绛山水、小青绿山水、没骨山水等。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。王逸注《楚辞·天问篇》有言:“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,图天地山川。”《历代名画记》曰:“刘褒,汉桓帝时人。曾画《云汉图》,人见之觉热;又画《北风图》,人见之觉凉。”这《云汉图》和《北风图》,或许就是有记载的山水画作品。但当时的山水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,即所谓“其画山水,则群峰之势,若钿饰犀栉。或水不容泛,或人大于山。”
往往在笔墨形质、画面结构、精神气韵上仍承袭着古人的审美标准。逸笔草草、生堆硬砌的样式,概念化、平庸化、肤浅化、雷同化及仿古摹古的现象屡见不鲜。这些缺乏现实生活体验和创作激情,与时代精神脱节的作品显然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审美诉求。当然,倒也不乏创新之作,但其创新往往只流于外在形式而未能切入内在精神,亦或由于缺乏传统底蕴而难登大雅之堂。
的意蕴中沉淀着古人浓厚的情致。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,以山为德、水为性的“比德”修为意识,咫尺天涯的视觉感受,一直都是山水画演绎的基本原则。的意境、格调、气韵可在山水画中尽显无余。古人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,同时也在倾述着内心无限的山河眷恋与优雅情致。
吉林北方山水画的笔墨技法,较一般的人物画、花鸟画丰富多变。其笔法主要表现为多种皴法和点苔法;墨法则有“染”、“集”法等。笔中有墨,墨中有笔,笔墨互相渗透交融,千变万化之能事,有效地起到了用笔墨状物写景、抒发情怀、表达独特风格的作用,师恩钊北方山水画对中国人物画、花鸟画也发生了影响。